地处桂西北的巴马瑶族自治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文化和旅游部定点扶贫县。该县有“长寿之乡”美誉,是广西重点打造的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的核心区。在推进脱贫攻坚过程中,巴马充分发挥当地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多措并举发展旅游产业,旅游扶贫成效显著。今年5月,巴马已正式退出贫困县名单,实现整县脱贫摘帽。
长寿文化 资源独特
长寿文化是巴马得天独厚的资源,如何用好这一资源,擦亮“长寿之乡”品牌,当地花了很大力气。
巴马“十三五”期间重点开发的旅游扶贫村平林村是巴马长寿文化发祥地,长寿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该村敢烟屯深挖长寿文化资源,充分利用距县城较近的地缘优势,将新农村建设与全县旅游发展规划结合,在房屋建设以及村屯道路美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上均融入仁寿文化,位于该屯的“仁寿山庄”是全县重点景区,融饮食休闲、长寿文化探秘、民俗风情体验为一体,近年来平均每年吸引游客超30万人次。
2016年以来,仁寿山庄通过扶持示范、共同开发经营等方式,发动20户农户开办农家旅馆,参与经营农家旅馆的农户平均每年增收约6000元。此项工作目前已带动10户贫困户脱贫。仁寿山庄还吸纳40多户村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参与景区发展、获得分红,并吸纳周边村民300多人就业。
经过多年发展,平林村成为巴马乡村旅游的典型代表,并获评广西五星级乡村旅游区。
定点帮扶 支持有力
巴马是文化和旅游部定点帮扶县,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开展的一系列帮扶活动,有力推动着当地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
巴马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叶柳艳表示,文化和旅游部高度重视巴马旅游业发展,部领导多次率队深入一线,就旅游产业发展和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建设工作进行调研。
在文化和旅游部等部委支持下,“巴马论坛——中国—东盟传统医药健康旅游国际论坛”每两年举办一届,极大提高了巴马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吸引众多有实力的企业到巴马投资发展。
文化和旅游部还先后在巴马举办了生态健康旅游、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等培训班,助力当地文化和旅游人才培养。巴马瑶族自治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局长黄燕飞说,一系列主题培训班的举办,打开了巴马文化和旅游从业人员的思路,夯实了基层文化和旅游管理人员的业务基础。
同时,文化和旅游部选派优秀干部到巴马挂职,为当地发展出点子、挑担子,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资源开发处副处长陈才贵说,在文化和旅游部指导下,巴马先后编制了全域旅游总体规划设计、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饮用水产业规划等。
为助力巴马旅游扶贫,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成立了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管理委员会,编制了巴马长寿区旅游扶贫、乡村旅游等6个专项规划,联合自治区相关部门每年安排5亿元资金,统筹推进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黄燕飞介绍,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共70个,累计完成投资48.81亿元。
企业带动 发展产业
通过企业带动扶贫,是巴马推进旅游扶贫工作的重要方式之一。
广西巴马寿乡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寿乡公司”)是当地龙头旅游企业,开发建设了百魔洞、百鸟岩、水晶宫、盘阳河漂流等多个景区。在推进旅游扶贫过程中,寿乡公司坚持一个景区带动一个村屯发展。水晶宫景区所在的那社乡大洛村、百魔洞景区所在的坡月村、百鸟岩景区所在的烈屯、长寿岛景区所在坡贵屯等村屯的群众每年都能从企业利润中分到资源受益金。寿乡公司还吸纳村集体资金入股,年均保底8%固定分红,每年给村集体分红达120多万元。
寿乡公司还积极帮助景区周边村屯成立村集体产业发展理事会,引导各村对村集体产业进行定位,实现“一村一品”,如坡月村以发展民宿为主,大洛村以开发农土特产品为主,甲篆村主要发展农家乐。
住在水晶宫景区附近的村民王宗笔以前外出务工,景区开业后,他返乡开办了一家土特产店。王宗笔说,他主要将上山挖来的中草药晒干,在自家门店出售,旺季每月有1万多元的收入。
黄燕飞介绍,这些景区还按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建成商铺,全部无偿提供给当地村民经营,销售农产品、手工艺品和土特产等。平均每家商铺月收入可达3000元以上。
近年来,寿乡公司带动12个贫困村发展,其中8个村发展乡村旅游业,覆盖贫困人口2162户、6346人。寿乡公司还提供售票员、导游、船工、保安等多种岗位,直接吸纳当地群众约700人就业,人均月工资可达2500元以上。该公司还投资打造了大型山水实景演出《梦·巴马》,现有演职人员150人,其中大部分兼职演员是当地群众。
目前,巴马县越来越多的乡村依托长寿文化和山水美景、特色民俗,开发多种特色旅游业态,让游客乐在其中,让当地群众从中受益。
了解更多旅游信息,请登陆:泉州西湖假期旅行社
公司电话:0595-22176648、288921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