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车就奔波四五个小时,下车看景点不过半个多小时,如此“旅长游短”的旅游模式,一直是新疆旅游业难以突破的发展瓶颈。8月21日,参加“天山南北院士行”主题调研活动的院士、专家在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喀拉峻和库尔德宁考察时,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纷纷建言通过建立景区间驿站等方式破解新疆“旅长游短”困局。
中国科学院院士朱道本在参观了喀拉峻高山草甸和库尔德宁的森林公园后,特别提出,新疆的旅游发展,没有现成模式可以参考,必须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新疆地域广阔,旅游线路较长。而如此长途的旅游,如果只注重发展大景点的旅游设施,以长途包车方式开发旅游,必然会让游客在长途跋涉中过于疲惫,真正到了景点,反而没有了精力去欣赏美景,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游客到新疆旅游的兴趣。
同行的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石金莲表示,如果要改变这种“旅长游短”的局面,就要对现有的旅游布局进行一定的调整,在沿途的一些小景点或景色宜人的地方,布局相应的驿站或养料补给站,缩短游客的长途跋涉,将大景点进行分解,在并不减少旅途长度的情况下,可大大缓解游客的疲劳度。
类型多样的自然景观和绚丽多姿的文化风情是新疆具有竞争力的优势旅游资源,但景点间的距离很长,常常少则一两百公里,多则七八百公里,游客花在路途中的时间过多,是很多内地游客放弃来新疆旅游的重要原因之一。调研中,不少院士、专家都认为,新疆必须要尽快解决这一问题,才能使旅游资源得以持久开发。
“增加景区间的旅游驿站,其实是欧洲一些地方在长途旅游中推广的比较成熟的方式,这既有利于游客较好地安排旅游时间,又会为景区间的小镇带来不错的经济效益。如果新疆设立合理的景区间驿站,就要注意这些驿站的基础配套要跟上,不能过于简单落后,使游客对新疆的印象大打折扣。”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钟林生表示。
在此次“天山南北院士行”主题活动中,生态旅游调研组希望通过调研中国2013年世界自然遗产申报唯一项目“新疆天山”的部分提名地以及世界最大的干旱区植物园新疆那拉提植物园两个自治区生态旅游龙头项目,向国家提出申遗配套措施和加快建设干旱区植物园方案,为国家早日立项提供支撑,全面推动新疆旅游产业的发展。
自2006年以来,“天山南北院士行”主题科技活动先后组织500多名院士、1000位专家到新疆开展决策咨询工作,累计项目研究19项,提交咨询建议报告18项、咨询建议90条,为国家和自治区研究制定新疆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决策依据。今年的活动的主题是:坚持两个可持续、助推新疆跨越式发展。具体分为“阿克苏河流域水资源情况”,“矿产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和“草地畜牧业与牧民定居”四个专题。
了解更多旅游信息,请登陆:泉州西湖假期旅行社 |